與傳統電容器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更大的比電容、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特點,而與鋰離子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及綠色環保等優點。超級電容器在未來儲能器件領域占有絕對的優勢,在軍事、混合動力汽車、智能儀表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資源消耗日益增加,能源危機迫在眉睫,因此,尋找清潔高效的新能源與能源存儲技術及裝置已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課題。與傳統電容器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更大的比電容、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等特點,而與鋰離子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又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及綠色環保等優點。超級電容器在未來儲能器件領域占有絕對的優勢,在軍事、混合動力汽車、智能儀表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介于傳統電容器和電池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通過在電極材料和電解質界面快速的離子吸脫附或完全可逆的法拉第氧化還原反應來存儲能量,根據儲能與轉化機制的不同可將超級電容器分為雙電層電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EDLC)和法拉第準電容器(又叫贗電容器,Pseudocapacitors)。雙電層電容器是建立在雙電層理論基礎之上的,1879年,Helmholz發現了電化學界面的雙電層電容性質;1957年,Becker申請了第一個由高比表面積活性炭作電極材料的電化學電容器方面的專利(提出可以將小型電化學電容器用做儲能器件);1962年,標準石油公司(SOHIO)生產了一種6V的以活性碳(AC)作為電極材料、以硫酸水溶液作為電解質的超級電容器,1969年,該公司首先實現了碳材料電化學電容器的商業化;1979年,NEC公司開始生產超級電容(Super CaPACitor),開始了電化學電容器的大規模商業應用。隨著材料與工藝關鍵技術的不斷突破,產品質量和性能不斷得到穩定和提升,到了九十年代末開始進入大容量高功率型超級電容器的全面產業化發展時期。超級電容器作為電化學能源存儲領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近十年內有多個突破性工作,其發展也向著小型化、柔性化、平面化等方向發展。